笔顺图
云的解释精修版
- ◎云
雲 yún
〈名〉
(1)(象形。《说文》:古文字形。象云回转形。“雲”为会意字,从雨,从云。本义:云彩。这个意义后作“雲”)
(2)同本义 [cloud]
(3)大气中的水蒸气,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,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,叫做云
雲,山川气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地气上为云。——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
有其状若悬於而赤,其名曰云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
云集响应。——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云归而岩穴瞑。——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(4)又如:云瞑(古乐器名);云根(山石。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,故称);云ń(传说中的云车);云狐(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);云轮(云车的轮子);云板(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);云彻(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);云护(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);云鸿(云中鸿雁,即鸿雁传书。后用指书信);云霾(行云和阴霾);云端里看厮杀(袖手旁观;瞧热闹);云山(云雾缭绕的山);云消雨散(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);云淡风轻;云开见日(比喻清除蒙蔽,重见光明);云情雨意(指男女欢会之情意);云翻雨覆(比喻反复不定)
(5)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
云衫玉带好威仪,三洞真人入奏时。——唐·曹唐《小游仙诗》
(6)又如:云髻(女子的发髻);云鬟(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);云衫(轻而薄的衣衫)
(7)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,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。如: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
(8)造成损害、毁损、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。如: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
(9)借指高空 [upper air;high altitude]
灵皇皇兮既降,猋远举兮云中。——《楚辞·九歌·云中君》
(10)又如:云中(云霄之中,高耸入云的山上);云枝(高耸入云的树枝);云杪(云霄,高空);云扃(高山上的屋门。借指高山上的房屋)
(11)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[atmosphere]。如:电子云
(12)云南省的简称 [Yunnan]
(13)姓
- 云(雲)
yún ㄩㄣˊ
1、说话,引文:人云亦云。子曰诗云。云 云(如此,这样;引用文句或谈话时,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)。
2、文言助词,句首句中句末都用:云谁之思?岁云暮矣,着记时也云。
3、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,成团地在空中飘浮:行云流水。云蒸霞蔚。
4、指中国“云南省”:云腿(云南省出产的火腿)。
- 云的古字。明.张自烈《正字通.二部》:「云,云本字。」
- 姓。如汉代有云敞。
- 说。 【组词】:「人云亦云」。《文选.诸葛亮.出师表》:「临表涕泣,不知所云。」
- 有。《荀子.法行》:「事已败矣,乃重大息,其云益乎!」《文选.陆机.答贾谧》:「公之云感,贻此音翰。」
- 发语词,无义。《诗经.邶风.简兮》:「云谁之思,西方美人。」
- 用于句中,无义。《诗经.邶风.雄雉》:「道之云远,曷云能来。」《左传.成公十二年》:「日云莫矣,寡君须矣,吾子其入也。」
- 用于句尾,无义。《史记.卷六一.伯夷传》:「余登箕山,其上盖有许由冢云。」
- 如此。《左传.襄公二十八年》:「子之言云,又焉用盟?」
- 助词。置于句尾,有「如此」的语气。 【组词】: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(《论语.述而》)
- 说。 【组词】:「人云亦云」、「不知所云」。
- 文言助词。置于句尾,有「如此」的语气。 【组词】:「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」
云基本解释
云(雲)
yún ㄩㄣˊ
1、说话,引文:人云亦云。子曰诗云。云 云(如此,这样;引用文句或谈话时,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)。
2、文言助词,句首句中句末都用:云谁之思?岁云暮矣,着记时也云。
3、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,成团地在空中飘浮:行云流水。云蒸霞蔚。
4、指中国“云南省”:云腿(云南省出产的火腿)。
云的象形字




云的英语解释
动[书](说)say;名cloud;shortforYunnanProvince;asurname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