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江淹梦笔
拼音jiāng yān mèng bǐ jiang yan meng bi
江淹梦笔基本意思
江淹梦笔意思精修版
- 传说 南朝 梁 江淹 夜梦 郭璞 索还五色笔,尔后为诗遂无佳句。后因以“江淹梦笔”喻才思减退。 元 白朴 《恼煞人》套曲:“ 宋玉 悲秋愁闷, 江淹 梦笔寂寞,人间岂无成与破。”参见“ 江淹才尽 ”。
- 江淹少有文才,以诗名显于天下。相传晚年时曾梦见郭璞索回寄放其处的五色笔,自此江淹作诗绝无佳句。后以江淹梦笔比喻文思泉涌,擅作诗文。元.白朴〈小石调.又是红轮西坠套.么篇〉:「宋玉悲秋愁闷,江淹梦笔寂寞。」
- 释义 义参「江郎才尽」。见「江郎才尽」条。典源此处所列为「江郎才尽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#南朝梁.锺嵘《诗品.卷中.齐光禄江淹》(据《历代诗话》引)1>初,淹2>罢3>宣城郡4>,遂宿冶亭5>,梦一美丈夫,自称郭璞6>,谓淹曰:「我有笔在卿7>处多年矣,可以见还8>。」淹探怀中,得五色笔9>以授之。尔后为诗,不复成语,故世传江淹才尽。 〔注解〕(1) 淹:江淹(公元444~505),字文通,南朝梁河南考城人。曾历仕宋、齐、梁三代,官至金紫光禄大夫,封醴陵侯。出身孤寒,性沉静好学,年少便在文坛享有盛名,世称「江郎」。擅长各种诗体,并善用摹拟技巧,作品风格幽深奇丽。唯晚年因高官厚禄,世故保守,所作诗文不如早年。(2) 罢:辞退、去职。(3) 宣城郡:南北朝时地名,位于今安徽省芜湖县东南,濒水阳江西岸,以产宣纸着名。南朝梁明帝在位时,江淹于此地担任太守。(4) 冶亭:亭名,在今南京市。(5) 郭璞:公元276~324,字景纯,东晋河东闻喜人。为着名的文学家与思想家,博学高才,好古文诗赋,又精通阴阳、历算、五行、卜筮之术。曾为《尔雅》、《山海经》、《方言》、《楚辞》等书作注。(6) 卿:对人的尊称,此处指江淹。(7) 见还:归还。(8) 五色笔:五色的彩笔。此处隐喻文才。〔参考资料〕另可参考:《梁书.卷一四.江淹列传》、《南史.卷五九.江淹列传》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「江郎才尽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「江郎才尽」这句成语出自于南朝梁大诗人江淹的故事。江淹虽然从小家境贫寒,却极为好学,年少时就能写出很好的诗和文章,在文坛上享有盛名,大家都称他为「江郎」。但到了晚年的时候,江淹在文学上的表现大不如前,文笔变得平淡乏味,毫无特色。传说在他辞退宣城郡守后,有一夜在冶亭独睡时,梦见一个美男子,自称是东晋时的着名文人郭璞。他对江淹说:「我有一枝笔放在你那儿已经很多年,现在应该还给我了。」江淹伸手到怀里一探,果然找到一枝五色的彩笔,他便将这枝笔交还郭璞。从此以后,江淹便文思枯竭,再也写不出好的诗句。当时大家便都传言「江淹才尽」,也就是说江淹的文才已经用尽了。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「江郎才尽」,用来比喻文人的才思枯竭,无法再创佳句。出现「江郎才尽」的书证如清.梁章钜《浪迹丛谈.卷一.刘芙初编修》:「芙初本惊才绝艳,而近作大不如前,同人比之江郎才尽。」书证
拆词解释
江:
◎江 jiāng
〈名〉
(1)(形声。从水,工声。本义:长江的专称)
(2)同本义 [Changjiang River]
江,江水也。?
江之永矣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
滔滔江汉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...
淹:
◎淹 Yān
〈名〉
(形声。从水,奄声。本义:古水名,即今金沙江的一段)同本义。在四川省南部。即今金沙江自发源地至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段 [Yan River]
淹水,一曰复水也,出今四川宁远府徼外,...
梦:
◎梦
夢 mèng
〈名〉
(1)(会意。小篆字形,由“宀”(房子)、“爿”(床)、“夢”(不明也)三字合成。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,眼前模糊看不清,即作梦。“夢”由“苜”(mò,眼看不清)、“宀”(人的...
笔:
◎笔
筆 bǐ
〈名〉
(1)(会意。从竹,从聿。“聿”(yù),是“笔”的本字,小篆象以手执笔。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,故从竹。简化字“笔”,“从竹从毛”会意,指旧时用的毛笔。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