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殊方同致
拼音shū fāng tóng zhì shu fang tong zhi
殊方同致基本意思
殊方同致意思精修版
- 犹殊途同归。《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大抵南人约简,得其英华;北学深芜,穷其枝叶。考其终始,要其会归,其立身成名,殊方同致矣。”
- 比喻方法虽异但所得效果相同。参见「同归殊途」条。《隋书.卷七五.儒林传.序》:「考其终始,要其会归,其立身成名,殊方同致矣。」
- 修订本参考资料:比喻方法虽异但所得效果相同。见同归殊途条。隋书˙卷七十五˙儒林传˙序:考其终始,要其会归,其立身成名,殊方同致矣。
- 01.《隋书.卷七五.儒林列传序》:「考其终始,要其会归,其立身成名,殊方同致矣。」
- 释义 义参「殊途同归」。见「殊途同归」条。典源此处所列为「殊途同归」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 《易经.系辞下》《易》曰:「憧憧往来,朋从尔思。」子曰:「天下何思何虑?天下同归而殊涂1>,一致而百虑。天下何思何虑!日往则月来,月往则日来,日月相推而明生焉;寒往则暑来,暑往则寒来,寒暑相推而岁成焉。往者屈也,来者信也,屈信相感而利生焉。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;精义入神,以致用也;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过此以往,未之或知也。穷神知化,德之盛也。」 (1) 殊涂:不同的道路。涂,通「途」,道路。典故说明此处所列为「殊途同归」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 「殊途同归」原作「同归殊涂」。孔子说:「天下的事物,有什麽可以困扰忧虑?天下万物同归于一个好的理想目标,虽然有百种不同的思虑,采用的方法不同,但所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。」后来「殊途同归」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采取的方法虽不同,所得的结果却相同。书证
拆词解释
殊:
◎殊 shū
〈动〉
(1)(形声。从攴(è),朱声。小篆字形。攴,分解后剩下的骨头。隶变为“歹”。本义:斩首,断其首身而死)
(2)同本义 [behead]
殊,死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汉令曰:蛮夷长有...
方:
◎方 fāng
〈动〉
(1)(象形。下从舟省,而上有竝头之象。故知并船为本义。本义:并行的两船;泛指并列;并行)
(2)同本义 [parallel boats;parallel]
方,併船也。象两舟...
同:
◎同
(1)衕 tòng
(2)——见“胡同” hútòng
(3)另见 tóng◎同 tóng
〈动〉
(1)(会意。从冃,从口。冃(mào),重复。本义:聚集)
(2)同本义 [converge]...
致:
◎致 zhì
〈动〉
(1)同本义 [deliver;extend;send]
致,送诣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君子以致命遂志。——《易·象下传》
远莫致之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竹竿》
卿致馆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...